耶稣

Header Image

祂以厚恩待我 Be Blessed

少年不知愁滋味 我从小生长在拜佛的家庭,由于家庭富裕,小有才艺又学习成绩相当优异,从小甚得父母及长辈们的宠爱,因此常带著莫名的骄傲,总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。 四岁时,爸妈每天将我和大我两岁的姐姐送到一家基督教幼稚园上学,虽然是四十多年前的往事,但是我还记得院长那张堆满慈祥笑容的脸,和充满爱心的老师们每天在吃点心时的祷告,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神的爱;初中二年级时,一群从美来台湾的宣教士带来福音的好消息,我再一次被神的爱摸著,于是受洗信耶稣,后来因为高中及大学联考的压力,对认识神并不认真,大学时又忙于社团活动及校内校际各项比赛,充其量只是个作礼拜的基督徒;神爱我,因著祂的怜悯,当时的男朋友也就是... >Full Story

Featured Articles

你要往那里去?Where to Go?

十字架上的奥秘常常令我不由自主地深深感到震撼,也使我谦卑下来,它更使我安心,因为所有过去我曾经对人生的挣扎困惑、对未来的忧虑恐惧,完全得到解答。它使我像个孩子一样,单纯的仰望、完全交托顺服在天父的手中。 十字架曾经是罗马时代对罪犯的最大酷刑,在中国历史上这叫做「凌迟」――让人慢慢在痛苦中死去。这是个羞辱和痛苦的极致,是给罪大恶极的人犯使用的。但是二千多年以来许多基督徒把十字架挂在身上,当做得救的标志,因为基督已经用□的宝血把这个羞辱的记号变成了荣耀和希望的象征。 这怎么... >Read More



苦尽甘来 Happy Ending

by强心真 有听没有「懂」? 好奇的小孩寻问: 「为何天空是蓝的? 」 , 疲累的病童哀号: 「为何需要去医院?」, 父母并非不明白光谱分色的定律, 不了解病毒入侵的危险; 只是面对懵懂的幼儿,... >Read More



隧道异象 Sign of Peace

By 琼. 卡洛斯 1971年,在北爱尔兰发生的暴乱对我和我的六个孩子来说变得越来越危险了。我们每天在电台里听到很多痛苦遭遇。 一天晚上我被两个枪手袭击,我们的苦难开始了。一个枪手边打我边追问我一些人的下落。尽管我不是基督徒,但是我在心里默默地向神祷告,求神帮助我...... >Read More



从第一者到第三者Pride

在中文里,当有人被称为「第三者」时,第一个联想是那种搞破坏的婚姻介入者;另一种可能是冷漠的旁观者。然而这些都不是我的意思。我所指的第三者,比较贴近的说法,应该说是一个相对地位较低的人,重要性不及第一或第二者之人。 藉用英文来解释就清楚多了。我们都知道英文和其他许多西方语言里,语法有称谓之别。三种人称,我、你和他,外加单复数变成六种,动词跟著主词走,优先次序亦有规定,一点也马虎不得。当提及自身,用的是第一人称,而且也唯独在这种情况下,任何位置上所见到的「我」,必然是个大写... >Read More



靈性旅程 Spirit Journey

你是否會訝異身旁的同事相信一種更高的能力?你的鄰居竟覺得死後還會有生命?你家裏是不是有其他的成員會禱告?幾乎每個人都會對靈性有不同的看法。但更多的人是選擇不講出來或對此保持沉默。很多人心中有疑問,也有些人根本就不相信。 絕大多數人相信某种形式的超自然力量,還有很多人從來不去教堂卻宣稱有「信心」;也有很多人禱告,特別是在悲慘的情形下。當然,有人就覺得禱告只是無法實現的希望而已。 不同的時代流傳下來許多禱告得到回應的震撼故事。有關信心的事情是特別個人性的一種。我們每個人要由... >Read More



人只能相信自己吗? Self Center?

By 作者:李温妮; 译者:高素文 进入学校的第一天,我就开始被灌输资本主义。资本主义几乎浸透每一样事和每一个人。它被当作一种自然的意识形态来接受,其实我并不相信。我只是谨记著我父亲的告诫□「人,只能相信他自己。」在中国,生活确实很不容易。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努力工作和学习,认真地为著那朝思暮想的未来理想而奋斗。 如父母所期待的,我大学毕业了,并且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。我周围的世界,尽是那些受经济急速发展冲击的人。每个人都在为金钱和地位奋斗。在很多人的心目中,金钱已成为人... >Read More



让心灵的乐章飞扬 Let Spirit Fly High

By 作者:林泺怡; 译者:吴怡静 我生长在一个很传统的中国家庭,家住在美国加洲的钻石滩。从五岁开始,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上教会参加聚会,我还记得主日学老师讲关于挪亚与方舟和但以理在狮子坑中的故事。我学会向 神祷告,心中认定天地之间确是有一位神存在。只是有一段时间,我和家人又减少了去教会聚会,直至我的表姐们固定的每周带我去她们的教会,我才真正的认识主耶稣。 在我五年级的那年,讲员在一次星期五的聚会传讲饶宽的信息。他讲到主耶稣如何为我们死以至于我们的罪得到赦免,和如果我们相... >Read More


Start a Conversation

Latest Comments

  • Serena Wang 蔡佩芬 said: 親愛的Anne 感謝你的信任,從你的提問我可以感受到你很關心你的孩子,也能夠體會你的無奈,請問你有帶他去看過心理醫... Read More »
  • Anne said: 你好,我孩子今年20岁,他有忧郁症了,他不想去读书也不想找朋友,也不要看心理医生,也不出门,每天都在房里。他自己也... Read More »
  • Serena Wang 蔡佩芬 said: 非常感謝你的提醒,我們會馬上改善。以馬內利... Read More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