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时的情歌, 「你浓我浓」风糜一时; 其中「你泥中有我, 我泥中有你…」, 这昵不可分的浪漫情怀, 更成为坚贞爱情的新注。 但时过境迁, 婚後褪色的情歌, 是否产生如下的「变调」:

「你弄我弄, 忒煞气多, 气多处丶热如火;

情海已枯, 顽石不烂, 此爱此情早成追忆。

把一块你捻成个我, 凡事顺心丶使我如意;

再用一块塑成个奴, 尊我为主丶永伴君侧… 」

谁知「将咱俩个一起打破」的唯美, 竟是如此「头破血流」的真实; 何况你丶我虽早已破碎满地, 却仍是各自东西, 又怎可能溶合再塑呢?

现在是自由恋爱的时代, 媒妁之言渐趋少数; 但「自己挑的」, 却不见得比「长辈选的」高明丶幸福, 问题究竟是出在那里呢? 或许是长辈看重「同质的匹配」, 我们却在乎「异质的吸引」吗?

我所心仪对方的「特质」, 常是自己的「缺憾」; 但为何婚前「相吸」的优点, 婚後却变成「相斥」的缺点呢? 婚前的果断明快, 婚後变成专断独行; 婚前的温柔微婉, 婚後变成忧柔温吞; 婚前的心胸宽大, 婚後变成漠不关心; 婚前的处处周到, 婚後变成步步烦人 …。 这只是因为到手了, 就习以为常而不再珍惜吗?

耶和华 神说:「那人(亚当)独居不好,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。」(创2:18 ) 如果亚当需要的「帮助」, 只是能聊天的口丶能作事的手丶能相通的心, 神只须造给他一位相似的「弟弟」。所以显然亚当须要的帮助: 不是「量」的增加, 而是「质」的提升。「完美」的亚当仍不「完全」, 直等到夏娃「成全」了他; 所以能彼此「互补」的配偶, 原本就是「天作之合」!

但许多争闹的夫妻, 为何起初「互补」相异的特性, 却变成「互斥」相离的劣质? 时下流行的离婚原因: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(无法相容的差异), 又称为 no fault divorce (无错离婚)。但具有天生差异的特性, 不正是神要男女结合的原因吗? 谁知夫妇反而为此而离婚, 这岂能说是「无错」呢?! 其实「差异」并非婚姻的祸因, 也许错误的期待与心态, 才真是殺手!

「因此,人要离开父母,与妻子连合,二人成为一体。 」(创 2:24 ) 婚姻是人连合的新关系, 由先天被动的「定命」, 转为後天主动的「定意」; 这不是抛弃父母的「离家」, 而是另立门户的「成家」。 因此两家姻亲并无人 赚 / 赔 儿女, 而是儿女们自成了一家。

二人成为一体, 是灵丶魂丶体全面的结合, 是人类最亲密的一生关系。 这其中虽有很深奥, 学习不完的课题; 但简单的说, 就是定意 – 婚後不识你丶我, 只见「我们」: 「我们」没洗的盘子, 「我们」未付的帐单, 「我们」罗嗦的父母, 「我们」烦人的孩子… 。夫妇俗称「同命鸟」, 乃因世上的悲欢离合丶福祸顺逆, 都将生死与共的面对承担!

若愿以「我们」的角度来欣赏对方: 你所挣扎的笨拙, 却是我轻易的灵巧; 我所苦思的不解, 却是你推理的必然 …, 这是完美的互补, 正是你丶 我为「我们」贡献的机会, 也是神呼召彼此进入婚姻的美意。

但若误以「你丶 我」的角度来检视对方: 我会的丶你不都会, 你不是蠢丶就是懒; 我所看重的丶你都不在乎, 你不是粗浅, 就是不够爱我… 。 美好互补的相异, 无奈变成互斥的相争, 这皆出於「自我中心」的立足点!

青年的我是独身主义者: 信主前, 深觉「美景丶佳人」应优雅的远观欣赏, 而非粗俗的强求拥有; 与其为情所困, 我更爱自由无拘於心灵世界, 故戏称与艺术「结婚」。 信主後, 接触真善美的本体, 沈浸於神的智慧美善; 了悟人生真谛後, 我更愿无牵无挂的为主而活, 但求与信仰结婚。因此身边虽不乏红粉知己, 然皆君子之交, 同学常讥我为「光棍船长」。

但是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思, 日後经过一连串的事件与祷告; 我清楚神的带领, 而定意与娘子交往丶建立家庭。 当日在彼此告白定情後, 娘子问:「我可以摸你的头发吗?」心理未预备好的我, 竟回答:「不行! 我要回家。」 之後还着实的在家里大哭一场, 自此常被娘子引为笑谈。

然而这真是「一场好哭」, 因它帮助我在心态上作个了结; 自此哭别独身生涯, 毫无反顾的淌入新「混水」。 结果光棍船长不但先跳船, 还生养四个小船员; 每日应接不暇的生活, 还能谈什麽品味丶自由? 虽也曾棉被里痛哭, 但却从未反悔; 我在柴米油盐的现实中, 日渐体会出神的美意: 信仰不该求脱俗而飘逸於天, 却当淌血泪的根植於地; 我像是失掉了什麽, 其实却得着更多!

婚姻表面只是两人的结合, 实则带进彼此阵营的两套价值观; 因此「离开父母」, 也包括心态与价值的「独立」, 而重思丶融合成单属「我们」的价值体系。 夫妇婚後应成为一体, 但双方的亲朋丶好友无「义务」去合一; 并可能因着立足点的不同, 他们一辈子都还在评估这是否为「好姻缘」?

好姻缘是整个身体, 而不是个别肢体; 是「我们」, 而不是「我」!为「我们」而活, 才能学习真爱; 但并非压抑自己丶而失去自我, 却是谦卑自己丶而提升自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