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是什么?我特别喜欢爱恩斯坦说的这句话: 教育是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忘掉后所留下的东西。 预测孩子生活满意度和高成就

2013年,保罗·塔夫(Paul Tough) 在他的畅销书《How Children Succeed》中总结,最能预测生活满意度和高成就的七个性格因素,分别是: Grit(坚毅)Self-control(自控力)Zest(热忱)Social Intelligence(社交智能)Gratitude(感恩)Optimism(乐观)Curiosity(好奇心/求知欲)

美国大学录取不仅看GPA,GPA 代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现在的状况,大学在找预测学生未来成功的因素。美国公立大学六年的毕业率平均只有60%左右 。60%的美国大学生在本科期间会换一次专业;50%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大学的专业没关系。如果孩子在高中还不知道他/她的熱愛Passion,没有关系,这有个探索的过程。

怎样营造最健康的家庭环境,让孩子们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潜能?

Resilience(韧性和毅力)、Grit 等品格对孩子未来成功和幸福感的影响。而韧性的根基,来自于良好的家庭关系。同时,Resilience 也是青少年自杀防御的关键。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,父母的支持和良好的沟通是关键。

我们家长有positional power,在父母这个位置上就有positional power,但是, 请想一想我们有没有relational power,这就是亲子关系问题。曾经有位学生,因为在校园卖大麻被开除到我们学校来。他对我说:“I will do everything you ask me to do because it kills me seeing my mom being so sad.” 为了妈妈,他什么都愿意做,因为不愿看到妈妈这样伤心。这就是一种Relational power。我们家长中有没有这种relational power?

提升家庭关系,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及时看到孩子值得欣赏的地方和微小的进步。

我先生是MIT毕业的,5年拿3个学位,是个非常自律的人。越是优秀和自律的家长,越不容易看到自己孩子的好处。他说在高科技界工作了20多年,深知什么样的品格才能立得住,因为在孩子身上没有看到这些品质,所以焦虑得已经睡不着觉了。问我该怎么办?

其实我们老大是个学习上根本不用操心的孩子。我建议爸爸每天找到孩子三个值得欣赏的地方并表达鼓励。结果两天后再问,爸爸说一个值得赞美的地方都没找到。

在心理学上,有一种认知偏差叫 Ascertainment Bias。你相信什么,需要什么,就会看到什么。比如说我爱吃包子,在北京大街上看到的到处都是包子铺。有一次我回国在飞机上丢了眼镜,戴着唯一的一付隐形眼镜,一下北京机场,满街看到的都是眼镜店。和孩子间的互动也受类似影响。比如有一次我在家看到孩子在电脑上总用 discord 聊天室, 就情绪不好,责问他为什么浪费时间?儿子反问:这一个小时内我作业也做完了,你怎么只看到我在discord上?

我们看待孩子的行为,请避免认知偏差,因为自己的担心,就只看到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。每天一定要把和孩子积极的互动,比如鼓励性交流,和指正性的交流,保持在 3:1 左右,才能建设健康的亲子关系。在学校开会时见到家长,我常会告诉他们,“您的孩子是我见到的最懂礼貌最合作的。” 90%以上的家长会表现出一幅不解的表情,问我:“您是在说我的孩子吗?他在家里完全相反!”

我们往往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家外的人。孩子也是一样。请相信,您在家里看到的孩子,不是他的全部。您看到的现在,更不代表孩子的未来。请从成长的角度看孩子目前的一些挑战,才能建设良好的关系。

关系好的第一个表现是什么?微笑!请问在家里您微笑的比例有多少?

父母的心情跟家里的气氛直接相关,我们的情绪会影响家人的关系。积极情绪下思维是开阔的,学习效率更高,记忆力、专注力、创造力和做决定的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。孩子在教育中所有的问题都是他成长过程中最佳的学习机会。我儿子下棋,他从输的那盘棋中一定比赢的那盘棋学到的更多。孩子犯的错,都是一盘下输的棋,是最佳的学习成长机会。

我们华人的父母非常爱孩子,但是孩子往往感受不到,为什么呢?因为表达爱的方法不对,可怜天下父母心!只有在和父母沟通的过程中,感受到自主性同理心和接纳孩子才能感受到爱。(见《正念父母心》由童慧琦老师翻译。)

我们管教孩子的初衷应该是to guide,是为了孩子未来的成长去引导他们,而不是为了过去的行为去惩罚。柏拉图两千多年前就提出“所有的学习都有情绪的基础”。当孩子感受不到爱和温暖的时候,他底层的需要得不到满足,不可能努力学习去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。情绪的影响力,圣经中也早有记载:喜乐的心,乃是良药;忧伤的灵,使骨枯干。(箴言17:22)

积极的情绪来自哪里?

在生理上,要保证足够的睡眠,睡好睡足。锻炼身体,也会提升积极情绪。在心理上,孩子需要安全感。我们可能不赞同孩子的行为,但是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。 保持积极情绪,还需要学习乐观的态度。

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,决定了自己的情绪反应。考试,是老师检查孩子学习结果和自己教学效果的措施,家长不必过于紧张。雅各书1:19 提醒我们:你们各人 要快快地听 慢慢地说 慢慢地动怒

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,深呼吸,呼、吸和之间各默数4下,把一分钟内的呼吸频率降低到4-6次,能提升自控力。

我们华人传统上都觉得要有自我批评精神才能进步,其实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发现will power 就是意志力,它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批评。孩子看上去最不想跟我们说话的时候,实际上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。每个孩子都不同。如果您按爬树的能力来评判鱼,那么鱼会终生相信它是愚蠢的。我们要了解孩子需要什么?内驱力来源于自主感、成就感和归属感。

孩子从过于紧张焦虑到无聊之间,找到最佳的挑战与能力的匹配;明确的目标;即时的反馈,会达到最佳的心流体验(后续讲座会详细讲解)。

斯坦福大学 Challenge Success 组织提出,每个孩子每天都需要PDF时间:play time,down time & family time (玩的时间,休息的时间和家庭的时间)。家长要花时间和精力,安排和孩子固定的家庭时间,从孩子的兴趣出发,陪孩子一起成长。

我们希望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,对家的记忆。每家有个family tradition,一起做有趣有意义的事。孩子的行为决定于三个因素:基因,环境和一生必走的弯路。一些容易听大人话的孩子会少走一些弯路,听不进大人话的孩子也许会多走一些弯路。但只要我们能在养育过程中把握住底线,特别是优良的品格,孩子总会找到自己的路。大人说的话也不一定都对。这是双面的。

没孩子以前,我都不知道自己的脾气有多么急躁。以前我跟孩子的相处方式,受我原生家庭的影响,虽然学了多年的教育心理学,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。就像罗马书 7:18 – 19节所讲:“我也知道在我裡頭,就是我肉體之中,沒有良善。因為,立志為善由得我,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。 故此,我所願意的善,我反不做;我所不願意的惡,我倒去做,感谢主,这五年来时常警醒自己的亏欠,有机会不断成长。

如果世上真有“家法”,应该是孩子心里为人处世的准则。世上的育儿之道多变,一会儿是“虎妈”,一会儿是“猫爸”。可圣经,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,流传千百年,再版无数次,一个字都不会更改。认识主的家庭何等有福,因为有圣经在帮我们养育、带领孩子。希望自己一生最美的祝福,临到在坐暂时还不认识主的家庭,让育儿的过程充满平安和喜乐。

教养孩童,使他走当行的道,就是到老,他也不偏离(箴言 22:6)。